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蜜芽,国产老肥熟xxxx,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亚洲不卡一卡2卡三卡4卡5卡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廈門同安:龍眼豐產 好政策帶來好收成
廈門同安:龍眼豐產 好政策帶來好收成
農業網   時間:2018/9/18 11:28:00  來源:福建日報  閱讀數:411

  同安是廈門的龍眼主產區,龍眼種植面積4.18萬畝,占廈門全市種植面積約50%。今年是龍眼“特大年”,為保障農民收益,在廈門市龍眼產業發展措施的基礎上,近日,同安區出臺了《同安區促進龍眼產業發展的六條措施》,對龍眼種植、加工、銷售環節進行扶持。本月,同安區還將結合首屆“農民豐收節”開展龍眼促銷活動,引導農戶向龍眼深加工領域延伸,打造特色產業,促進農民增收。

  走進位于同安的廈門皇藍旺果蔬專業合作社,基地內一派繁忙的景象。樹上,串串果實壓彎了枝頭,樹下,農民將一筐筐龍眼倒進了倉庫,等待進一步加工包裝。合作社理事長洪求龍還在朋友圈發了一條信息:大量收購鳳梨穗龍眼大果,越多越好,果好價高。

  “今年是同安區龍眼豐收‘大年’,但我們鳳梨穗果實品相不錯,銷售情況還算理想,目前采收了三分之一。”洪求龍告訴記者,今年果樹產量是去年的三倍多。

  基地種植的龍眼品種是獲得農產品地理標志稱號的“同安鳳梨穗”。洪求龍說,一株龍眼樹產量能達到兩三百斤。相對以前的老品種來講,鳳梨穗更加穩產,產品銷路好、價格高,經濟效益顯著。今年基地100多畝龍眼樹產量達到14萬斤。

  據悉,經過同安農業部門十多年推廣,目前鳳梨穗種植面積占同安區龍眼種植面積的一半左右。“政府大力推廣,明顯看到了效益,很多果農紛紛主動申請換種。”葉榕坤說。

  為增加龍眼附加值,同安區鼓勵果農們另辟蹊徑,進行龍眼干加工,拓寬銷售渠道。

  根據《同安區促進龍眼產業發展的六條措施》,在補助加工設備和用電用煤,促進商品化處理方面,同安區鼓勵改進、提升龍眼采后商品化處理、加工的技術與設備。對今年納入廈門市農機購置補貼清單范圍,用于果品保鮮儲藏的簡易保鮮儲藏設備和龍眼烘焙的果蔬烘干機,農機購置補貼在中央資金定額的基礎上提高市級資金配套比例,從按照不高于機具銷售價的45%提升至60%實施補貼;對龍眼加工期間用電用煤烘焙費用給予50%財政補助。

  為了保障龍眼銷售效益,葉恩巖就在采收的同時通過烘干、包裝,將鮮果制成龍眼干,增加產品附加值和延長保存期限。他通過微信渠道進行宣傳銷售,不久前剛在網上接到來自省外的訂單。他告訴記者,目前龍眼干的價格根據品相可以賣到20~30元/斤不等,大大增加了收益。

  在電商盛行的背景下,同安區也通過政策支持果農發展電子商務,拓寬銷售渠道,鼓勵通過各類電商平臺(含具有交易、支付功能的微信公眾號等互聯網平臺)銷售龍眼鮮果及焙干產品。為減輕物流費用負擔,同安區提出將對2018年9月份至2019年2月份底龍眼電商平臺銷售所產生的快遞費按50%進行補助。

  在這樣的鼓勵政策下,果農們紛紛表示很有干勁,廈門欣禾豐果蔬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陳延南也選擇在淘寶上開起了網店銷售龍眼干。“這幾天電話也一直響,很多客戶想訂購龍眼,一刻都閑不下來。”陳延南高興地說。

  為了加強區內龍眼產業的競爭力,同安注重加強品牌宣傳推廣,幫助企業打造品牌。對符合條件的龍眼銷售大戶和龍眼加工大戶,同安區將對每戶給予不高于12萬元的獎勵。并鼓勵對龍眼鮮果及其焙干產品進行統一包裝上市,鼓勵龍眼干包裝箱統一進行設計、制作,龍眼生產經營主體以自愿原則向供應企業進行定做、購買的,區財政予以50%財政補助。此外,該區還將對2018年全區龍眼種植戶搶收勞資費用按每畝100元的標準給予補助,以期調動龍眼種植戶搶收積極性,確保龍眼產業可持續發展,促進農民增收。本月,同安區還將結合首屆“農民豐收節”開展龍眼促銷活動,引導農戶向龍眼深加工領域延伸。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louchaochang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