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秋無須戀紅葉,京郊藜麥俏田野。眼下,走進北京市延慶區永寧鎮南山健源農業生態園,玫紅色、橘紅色的藜麥穗迎風舞動,一片紅紅火火的景象透著豐收的喜悅。據悉,這是北京市農業局農技推廣站經多年品種比較,篩選出的優質藜麥——“紅藜”。
為調整種植結構、解決糧經作物品種單一問題,北京市農業局農技推廣站自2015年開始,陸續從山西、內蒙古、甘肅、青海等地引種藜麥資源,在京郊延慶、昌平、懷柔、門頭溝等山區、淺山區種植。截至目前,共示范1100畝,經適應性比較發現,“紅藜”品系綜合抗性、景觀性、豐產性*。該品系觀賞期長達40天左右,麥穗下垂,顏色鮮艷,高抗倒伏,適合作為糧食、景觀兼用作物。
延慶區劉斌堡鄉下虎叫村“*書記”程寶林介紹說,該村去年試種了10畝白藜“隴藜1號”,平均畝產100公斤,畝效益2000至3000元,是種植普通玉米的兩三倍。今年,又種植了蛋白質含量高、景觀效果更好的“紅藜”,預計畝產在150公斤以上,景觀期吸引了眾多游客駐足,帶動了當地休閑旅游業的發展。
北京市農業局農技推廣站*農藝師梅麗介紹說,明年北京市將以“紅藜”為主栽品種,加大在延慶四海、劉斌堡等低收入村的示范推廣力度,帶動低收入農戶增收致富。同時,自主選育適合北京地區種植的耐高溫高濕、抗倒伏新品種,進行搭配種植。探索“政府+企業+農戶”一條龍服務方式,為企業和農戶搭建生產銷售平臺,解決農戶種植藜麥的后顧之憂;并與科研單位合作,豐富“紅藜”研發產品,為市民提供優質保健食品。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