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進口大豆等油料供應減少預期升溫,在過去較長的一段時間里,國內豆粕、菜粕價格持續走高。不過*近一周多時間,國內針對飼料原料的新規不斷出臺,大多意在改變粕類蛋白的消費數量,降低對進口的依賴,這使得菜粕隨豆粕價格大幅下滑。由于目前進入水產等養殖的淡季,菜粕市場面臨政策與需求的雙層壓力,只不過在菜籽產不足需、未來幾個月大豆等油料缺乏供應來源的狀態下,價格也已難大跌,短期內或轉為振蕩。
進口印粕改善菜粕長期供應
由于我國油脂油料對外依存度較高,今年貿易爭端加劇,令我國相關部門對油脂油料、飼料原料產來進行一系列改革。其中,增加進口供應來源、降低進口依存度等成為首要目標。于是我國不但開始從烏拉圭進口大豆,而且也從俄羅斯、加拿大等國進口大豆。10月22日財政部稅務總局發文取消了我國豆粕出口退稅政策的同時,海關總署也發布了允許我國符合資格的廠商進口印度菜粕的公告。印度是油菜籽的生產大國,也是菜粕的出口大國,我國恢復對印度菜粕的進口,既豐富了我國進口飼料原料的來源,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國內菜粕的供應。
水產養殖進入淡季利空菜粕
隨著冬季到來,水產養殖逐漸退出市場,目前只有兩廣及附近仍有少量養殖,水產飼料消費明顯降低,菜粕等雜粕蛋白原料的消費正式進入淡季。雖然未來幾個月仍有一定的冬儲需求,但數量已經不大,對菜粕的支撐也將較為有限。并且,近段時間,非洲豬瘟持續,令市場憂慮加重。此外,我國相關部門出臺了降低動物蛋白飼料蛋白含量的新規,相關預測顯示,新規將導致我國蛋白粕年消費量減少1100萬噸左右,這將在較長期間內對菜粕市場構成影響。
未來幾個月供應仍然偏緊
雖然我國在飼料原料來源、飼料生產蛋白含量等方面進行了政策建議和調整,但未來幾個月的油料供應仍具有不確定性。一方面上述政策難以在短期內實現和完成,遠水解不了近渴;另一方面隨著人口政策等變化,我國人口數量必然出現較大增長,蛋白等消費需求也將存在剛性增幅。就近而言,按照目前的大豆、菜籽等進口量測算,進入12月份后,國內用于生產的進口油料將明顯減少,屆時豆粕與菜粕的供應很容易出現緊張,因而即便是消費淡季,菜粕也很可能受到豆粕市場的帶動而表現偏強。
整體來看,雖然我國相關部門通過增加原料供應來源、減少出口、減少蛋白原料消費量等角度力求降低我國油料粕類的對外依存度,但近幾個月這一問題仍難解決,因而短期市場體現出的對于政策變化的恐慌性下跌或難以持續,并且未來仍存“供需缺口”的利多,因而對于菜粕行情不必過于悲觀。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