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浙江畜牧業破題“兩個軟肋”,畜牧業轉型升級開啟征程。2016年10月,全國*也是目前*的畜牧業綠色發展示范省創建任務落地浙江,浙江省政府印發《創建全國畜牧業綠色發展示范省三年行動方案(2017-2019年)》,全面啟動示范省創建工作。2016年11月,浙江省畜牧業轉型升級現場會在金華召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畜牧業轉型升級工作,將其納入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兩美浙江”建設中心工作。
三年行動,行程過半,浙江畜牧業交出了怎樣的綠色發展答卷?
試點省建設以來,浙江省以綠色發展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實施美麗畜牧生態工程、健康畜牧安全工程、特色畜牧精品工程、智慧畜牧創新工程、新型畜牧創業工程為抓手,統籌抓好畜牧產業發展、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畜產品安全管理、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等工作,率先全面重新劃定禁養區,率先全面開展規模養殖場治理和在線監管,率先基本建立無害化處理與保險聯動機制,率先開展美麗畜牧業建設,初步構建了生態高效、特色精品、安全放心的高水平、高質量、高效益現代畜牧業發展新格局。
構建綠色生產格局
深秋的一個傍晚,走進衢州的荷鷺牧場,涼風習習、綠草茵茵,金色的斜陽穿過巨大的風車映在游人的臉上,白天在這滑草、擠奶、制作手工巧克力和酸奶、參與各種親子活動的人群剛剛散去,此刻美麗寧靜的自然風光令人心曠神怡。
荷鷺牧場成立于2014年9月,是一個以牛、牛奶、牛文化為主題的牧旅融合型現代農業觀光牧場,總規劃用地2200畝,奶牛目標存欄2000頭,規劃總投資5.7億元。牧場全面發展現代化生態養殖模式,進口24位以色列進口機械化擠奶轉盤,擠奶過程中奶源全程“零”接觸空氣,保證奶源質量安全,大數據監控分析奶牛生理情況,確保奶牛健康和牛奶品質有*的保障。
這里以“運行可靠、生態環保、無二次污染、循環利用、節能”為原則,將奶牛養殖過程中產生的糞渣制作成有機肥料,糞液經過厭氧發酵處理后成為液態有機肥,用于瓜果栽培、牧草基地施肥所用。
牧場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他的夢想是:“建設一個中國*漂亮的奶牛場、養殖一群中國*幸福的奶牛、生產一杯中國品質*的牛奶、打造中國畜牧轉型的新標桿。”荷鷺牧場是浙江省畜牧業構建綠色生產格局的一角。
近年來,浙江省嚴格按照環境承載率科學調整畜牧業區域布局,率先全國重新劃定畜禽養殖禁限養區并完成禁限養區、養殖過載區養殖場戶的關停轉遷,并加快在西南山區、沿海灘涂等宜養區域,規劃建設一批高水平的綠色生態牧場,2017年有12個縣實現養殖增量。
另外,對保留下來的規模豬場,全部按照“一場一策”要求完成養殖污染治理。對年出欄5000頭以上豬場,全面完成設施化提升改造。目前,浙江省年出欄生豬500頭以上規模養殖占79.9%以上,高出全國35個百分點。
有畜禽養殖的縣全部制定農牧對接“一縣一案”,全省90%以上的規模豬場采取農牧結合的養殖模式,落實生態消納地1000余萬畝,推廣使用商品有機肥100余萬噸,沼液資源化利用800余萬噸,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達86%以上,遠高于全國2020年達到75%的目標水平。
理順綠色產業體系
除了美麗牧業蓬勃發展、在全國創新開展美麗牧場建設,已建成省級美麗牧場652家,帶動地方創建1000余家市縣級美麗牧場……立足浙江地方特色優勢,浙江省還積極組織實施特色產業振興計劃,大力發展湖羊、蜜蜂等特色精品畜牧業,2017年特色畜牧業產值達55億元。
一面,是社會化服務業快速興起。探索采用PPP模式,在全省培育推出一批沼液儲運、疫病綜合防控、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等生產性服務主體,在全國率先建立了“統一收集、集中處理、保險聯動”的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機制,漂浮死豬現象基本消除。
另一面,是全產業鏈融合步伐加快。鼓勵養殖、屠宰、飼料等龍頭企業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發展或抱團融合發展,舉辦畜產品“十大名品”評選和湖羊、蜜蜂等文化節慶活動,鼓勵企業打造自有品牌和區域公共品牌,已推出10余條年產值超10億元的畜牧業全產業鏈、30余個知名品牌和一批特色產業集聚區。
江山恒亮蜂產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經在全國乃至世界上都有了不小的知名度,公司是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全國蜂產品行業龍頭企業,連續十多年保健品出口排名全國*。為保持持續發展的態勢,在做強做大蜂產業的基礎上,恒亮投身旅游產業,全力打造江山旅游新景點——恒亮蜂業旅游示范基地。
借助浙江自然博物館的力量,恒亮邀請專家對示范基地進行總體規劃,按照工業旅游示范基地的標準,以中國蜜蜂博物館為中心景點,結合蜜蜂文化廣場、蜜蜂文化長廊、蜜蜂文化3D影院、恒亮文化活動中心、蜂產品生產基地,形成一條集蜜蜂文化展示、產品加工現場觀摩、蜂產品加工體驗、休閑娛樂、購物為一體的精品旅游基地。這里,已經成了江山蜜蜂文化建設的亮點、江山旅游的新景點,帶動江山旅游產業發展、促進企業產品乃至江山土特產的銷售,使恒亮成為江山文化建設的推動者,成為養蜂行業文化建設的旗幟。
夯實綠色發展支撐
為了畜牧業發展的質量安全保障與監管全程可控,2017年,浙江在全國率先建成主體全覆蓋、視頻全監控、數據全鏈接的浙江省智慧畜牧業云平臺,實現從養殖到屠宰的全鏈條監管。大力研發并推廣環保型飼料和高效低毒獸藥使用,實現產出來與管出來并重。浙江省畜產品抽檢合格率達99.9%。
除此之外,綠色發展的各個支撐點都在陸續加固。
綠色養殖模式全面推廣,推出科學養豬八大模式和一批節水、節糧、減藥、減臭技術,制定沼液綜合利用、環保型飼料等技術標準,組織專家團隊指導養殖場戶領用,實現養殖污水源頭減量,浙江省先進萬頭豬場日均污水產生量從120噸下降到60噸左右。
現代信息技術和設施裝備廣泛應用。大力推廣自動化喂料、自動化清糞、智能化控溫等現代設施裝備,綜合運用互聯網、物聯網等信息化技術,科學飼養水平明顯提升,全省年出欄3000頭以上養豬場設施化率達65%以上,母豬PSY指數(每頭母豬一年提供斷奶仔豬數)從17頭提高到20頭。
體制上更是加強了保障
管理服務更加便民高效。依托“*多跑*”改革,不斷優化飼料獸藥、動物檢疫等行政審批流程,目前飼料獸藥審批材料減半、時間減半。動物檢疫全年電子出證500余萬張,實現手機APP或網上辦理,甚至可以做到“*都不跑”。
依法治牧水平明顯提升。立足政府主導,強化部門聯動,研究制定推動養殖設施用地、環評、防疫等合法性審批的指導性意見,著力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目前保留下來的規模豬場均已通過當地農業、國土、環保三部門的聯合驗收。
養殖污染防控機制更加完善。全面建立縣鄉村三級線下網格化巡查和線上智能防控機制,存欄50頭以上規模豬場全部安裝視頻防控設施,并接入環保監管平臺,確保養殖污染全方位監管。加強警示教育,倡導企業承諾,推動企業主體責任落實,從源頭杜絕養殖污染發生。
助力綠色鄉村振興
立足地方資源稟賦條件,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浙江各地探索推出適宜不同區域的畜牧業綠色發展區域樣板。這些樣板在自身謀求發展的同時,極大地激發了當地經濟活力、優化產業布局、建設美麗生態環境、帶動農民增收,是鄉村振興的*直接推動力。
平陽縣立足經濟發達、土地緊缺、林地資源豐富的實際,突出模式、品牌、業態創新,整縣推廣發酵床養殖模式,實現生豬養殖增量,打造一鳴奶業全產業鏈,實現年產值25億元。拓展寵物產業,打造了全國*寵物小鎮。
桐鄉市立足地方特色和旅游發達的實際,突出農牧結合,推出湖羊養殖與茭白種植大循環;拓展牧旅融合,以華騰牧業為首,將牧區打造成景區,將豬肉產品變身為旅游商品,日均接待游客上千人次,實現年銷售額1.09億元。
金華市立足基礎好、標桿強的優勢,在金東、婺城、浦江等區域,推動畜牧業全域美麗發展,主動融入美麗鄉村建設,拓展畜牧業發展空間,全市共創建美麗牧場200余家,走出了一條傳統產區轉型提質、增量發展之路。
在新型主體和農民利益共享機制上,不少地方引導龍頭企業與合作社、小農戶建立緊密利益聯結關系,培育以養殖戶為基礎、合作社為依托、加工企業為龍頭的新型合作主體,推進小農戶與現代畜牧業發展有機銜接,構建“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基地”緊密連接、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產業化經營機制。
衢江區山蛋蛋牧場年產值5000萬元。牧場從周邊農戶流轉土地300余畝,興建了柑橘精品園,積極打造“麻鴨-沼液-柑橘”綠色小循環模式。牧場生產的鴨蛋40%作為種蛋,經孵化后向養殖戶供應苗鴨,并向養殖戶提供養殖、防疫技術服務,牧場與400多家養殖戶保持常年合作關系,每個養殖戶創收45萬元/年。
金華佳樂九峰牧場風景秀麗,牧場綠化率超過85%,是浙江地區*具魅力的園林式牧場之一,也是省級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區。九峰牧場以畜牧業發展為基礎,進行蔬菜、瓜果、苗木、牧草、茶葉等農業產業的綜合開發,發展“牛-沼-牧草(茶、果、蔬、苗木)”生態有機循環農業,變廢為寶,結合園林景觀、休閑采摘等項目,發展休閑觀光農業,打造現代高科技休閑農業樣板示范區,*終依靠科技發展帶動區域經濟,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發展,展示現代高效循環農業的魅力。
布局綠色美好未來
剛剛建成的金華正康豬場是正大中央廚房的配套項目,由華統股份、正大、康地共同投資,設計存欄生豬5萬頭,投資3.5億。豬場占地851畝,采用6層立體養殖理念,傳統住平房的豬豬們仿佛搬進了現代化的“寫字樓”。每間豬舍都鋪設地暖,裝有自動通風設備。丹麥進口的喂料系統,通過料塔、氣動輸送到每層豬舍內,實現整個豬場生產過程的高度自動化,一個人可以控制全場豬的喂料。采用自動刮糞工藝,糞尿在豬舍內分離,尿從導尿管自流,匯集到污水處理系統,將COD處理到380mg/L后實現納管排放。
科技是*生產力,這個豬場遍地的高科技范兒也代表著浙江畜牧業綠色發展的現代化方向。未來,浙江省將大力推進畜牧業“機器換人”,新建一批敢于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積極利用互聯網、物聯網技術的數字化畜牧企業新樣板。組織開展飼料資源開發與高效利用、養殖節水減排與綜合減臭、畜產品質量安全控制、動物疫病防控等關鍵制約技術攻堅,加大科技集成應用力度,推動全省平均PSY指數達到22頭以上。
把高質量發展作為根本要求,持續打好畜牧業轉型升級戰,浙江還將如何布局?
綠色示范再提升。全面開展農牧定點、定量對接,大力推廣應用綠色養殖技術和模式,建設20個省級以上畜牧業綠色發展示范縣、1000家省級美麗牧場、10000家綠色生態牧場,畜禽養殖糞污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0%以上,圓滿完成國家畜牧業綠色發展示范省創建任務。
融合效益更突出。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大力度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做大做強畜牧業全產業鏈,培育在全國具有標桿意義的牧旅融合休閑基地10個,讓三產融合成為畜牧業新的增長點。鼓勵“百花齊放”,注重培育推介獨具地方特色或滿足個性化需求的畜牧品牌。
做大做強畜禽種業。加強地方特色畜禽遺傳資源的保護與開發,集成優質種質、科技人才、金融資本等要素,培育一批核心種業企業和育種平臺。
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未來,浙江將繼續積極打造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畜牧業,加快構建畜牧業綠色生產和有效供給體系,實現畜牧產業與生態環境和諧共生,一個新時代畜牧業綠色發展強省正走來。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