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天目山鎮周云村,徐家兩兄弟的新房正有條不紊地施工,承建人陳金旺熟稔地澆筑著水泥框架。“現在給村里建房,我們都經過培訓持證上崗,還與戶主簽訂了房屋按圖施工合同,規范得很!”當了20多年鄉村泥水匠的陳金旺甚為感慨。
為有效治理農房建房少批多建、侵鄰占道等亂象,2017年以來,臨安區成立了領導小組,完成13個鎮域規劃編制,實現222個村莊規劃全覆蓋。不僅如此,臨安還編制了浙西民俗型、山地宜居型等多種風格的農房通用圖集,統一限定多種戶型面積及樣式,供建房戶查閱選擇,滿足全區村鎮多樣化的需求。
“現在,新批農房一律‘建新拆舊’,從源頭上管控‘一戶多宅’的難題;同時杜絕新增違建,通過聯合會審,我們建立了基層規劃、建設、國土等部門聯合審批機制,確保新建農房不違規、不走樣。”臨安區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說,全區還定期召集鄉村建筑工匠開展業務培訓,給通過理論和實踐考核的工匠頒發“農村建筑工匠培訓合格證”,目前已發證1882本。今后,農村泥瓦匠均須持證上崗。
考慮到監管人手有限,臨安還通過“互聯網+”,形成了以人工巡查為主、視頻監管為輔的監管新模式。如潛川鎮創新“機器換人”,在新建農房附近安裝了50只高清攝像頭,并與手機、電腦等終端設備相連,對在建農房實施全方位、多角度的動態視頻監管。
眼下,臨安正籌劃在區級層面組建一支農房建設管理執法隊伍,鎮級層面配備一名以上專職管理員,各村設置規劃建設監督員,三級聯動,齊抓共管農房建設。同時,實行“駐鎮規劃師”制度,通過現場指導,助力農房建設規范化管理。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