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山西省右玉縣城向北沿211省道走出不遠,就轉入了生態旅游路,登上南梁山頂的沙棘園觀光碑,極目遠眺,千畝沙棘園從梁頂一直延伸到梁下河灘。尤其是一到金秋時節,紅果綠葉與遠方成片的金黃色玉米田交相輝映,構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
右玉四面環山,溝溝岔岔里生長著大片大片的沙棘林,每到秋天沙棘果成熟時,掛滿枝頭的鮮艷果實將山坡裝飾得像彩錦一般。沙棘,是一種落葉灌木,其特性是耐旱、抗風沙,能固土,因此被廣泛用于水土保持。右玉地處晉北,距毛烏素庫布其沙漠較近,曾經是風沙口、貧瘠的窮壤薄地。為改變生存環境,右玉縣從本地實際出發,大力發展沙棘種植。如今,右玉森林覆蓋率接近百分之六十,沙棘叢林占到三分之一。
2017年以來,右玉縣緊緊圍繞“提升綠水青山品質,共享金山銀山成果”的主線,堅持生態建設“綠化、彩化、財化”同步推進的思路,以提高農業綜合開發生產能力、厚植生態優勢為抓手,大力推進沙棘產業,投資3000萬元,引進優質大果沙棘品種,高標準建設沙棘種植基地4500畝,改造退化殘次沙棘,種植優種小果沙棘11500畝。
為促進沙棘產業發展,右玉縣農業綜合開發辦先后兩次邀請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到現場對農民進行技術指導,組織多種形式的沙棘種植技術、管理及病害防治、沙棘產品的加工等培訓。通過技術培訓,不僅沙棘產量更高,農民采收也更方便,使右玉沙棘經濟價值更高。為解決種植戶的后顧之憂,右玉縣積極招商引資,引進和培育了一大批沙棘加工企業,包括塞上綠洲飲料有限公司、匯源、藍天飲料等,推動沙棘產業快速健康發展。目前右玉已建成2.81萬畝沙棘種植基地,規模加工企業達到10家,初步形成了以良種繁育、規模種植、批量保鮮貯藏、系列產品加工及文化旅游為主的沙棘產業鏈。2018年全縣沙棘產量達到8000噸,實現產值2億元,農民戶均增收近5000元。
紅果果,錢串串。沙棘不僅為當地農民增了收,更讓一些貧困戶脫了貧,也讓昔日無人問津的荒山崗徹底變了模樣。在今年第八屆“西口風情、生態健身文化旅游節”期間,每天前來楊千河高標準沙棘園觀光、采摘的省內外游客達3000多人次,成為當地增收的新亮點。
現在沙棘種植已經成為了右玉一張閃亮的名片。據右玉縣農業綜合開發辦主任門進孝介紹,從2017年到2020年,通過四年建設,力爭實現全縣沙棘種植基地達到10萬畝,建成國內*的丘陵地區國家現代沙棘產業示范區,打造以沙棘元素為主的重要休閑旅游區。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