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提升小雜糧產業技術水平,發揮先進種植技術在深度貧困區產業扶貧中的作用,寧夏專門為貧困區小雜糧高效種植技術示范與推廣“把脈”。2019年,全區計劃在5個縣區示范推廣“滲水地膜波浪式機穴播技術”,每個縣建成一個500畝以上科技示范基地,每個基地再帶動建立輻射推廣基地1萬畝以上。
1月8日,自治區科技廳會同農業農村廳組織召開了貧困地區小雜糧高效生產技術成果示范推廣座談會。今年計劃在小雜糧主產區海原縣、同心縣、西吉縣、彭陽縣、固原市原州區的適宜種植區域示范推廣“滲水地膜波浪式機穴播技術”,創建研究、示范、推廣一體化的科技成果轉化模式。圍繞項目實施,每個縣區計劃培養本土技術骨干10名,建立科技示范戶100戶,組建農業新型經營主體10家。
按照寧夏和科技部聯合實施的“科技支寧”科技扶貧東西協作行動統一部署,2018年,自治區科技廳組織寧夏農林科學院、寧夏大學專家,聚焦全區深度貧困區草畜、馬鈴薯、小雜糧、冷涼蔬菜、中藥材5個特色產業,凝練設計并啟動實施了5個先進科技成果示范轉化項目。
由寧夏農林科學院固原分院和山西農科院共同實施的《六盤山特困區小雜糧*扶貧技術集成示范》項目,在海原縣應用取得了顯著的增產增收效果。
該項目實施期為2019年-2020年,總經費170萬元,主要任務包括谷子糜子抗旱優質高產新品種和滲水地膜波浪式覆蓋機穴播種植技術的示范與推廣。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