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理事長無償提供優質茶苗,指導我種下3畝茶園,還手把手地教會我制茶技術,幫助解決銷路,如今茶園收益加上在合作社的務工收入,我每年能掙兩萬多元,實現了脫貧致富。”早春時節,南陽市桐柏縣的茶農們已經開始忙活起來了,在程灣鎮石頭莊村曾因殘致貧的村民鄭永軍,談及該縣黑明寺茶葉合作社理事長鄭保勉對自己的幫助時感動不已。
“作為農民,我喜歡種茶,把它當作事業!”說起種茶,鄭保勉的臉上便泛起笑意。他所承包的千余畝茶園效益越來越好,在桐柏縣城、南陽市及鄭州市區開起了多家品牌形象店。在成立合作社的基礎上,他又成立了桐柏嘉木茶葉有限公司,注冊了“豫源”茶葉商標,并成功通過了有機產品認證,茶產業越做越大。“去年我家新發展茶園20畝,今年準備再增加30畝。”鄭保勉說。
在石頭莊村,40余戶村民跟著鄭保勉走上了種茶致富路,全村已發展有機茶園8000畝,年產干茶5萬余斤,實現戶均年增收近萬元。近兩年,像鄭保勉一樣,桐柏縣許多貧困群眾對種植茶葉產生了濃厚興趣。茶產業是桐柏縣的傳統特色優勢產業,在脫貧攻堅中,該縣提出了全面推進“中原茶鄉”建設的一系列目標,縣財政整合涉農資金2000余萬元,用于扶持茶產業*扶貧基地建設。目前,已建成千畝以上規模的茶產業扶貧示范基地5處,百畝以上規模的34處,全縣茶園總面積達11萬余畝,創新探索出了3種茶產業*扶貧模式,帶動了全縣14個鄉鎮的87個村融入茶產業發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