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蜜芽,国产老肥熟xxxx,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亚洲不卡一卡2卡三卡4卡5卡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國內綜合 > 江蘇:鄉村有“顏值”更有“氣質”(圖)
江蘇:鄉村有“顏值”更有“氣質”(圖)
農業網   時間:2019/4/8 13:16:00  來源:新華日報  閱讀數:354

封面

  1000米長的健身步道環繞著小港河。傍晚,村民們三三兩兩走出家門,在健身步道上邊散步邊嘮家常。“我們好像住在西湖邊一樣。”蘇州市吳江區三扇村68歲的村民潘愛珠笑言。

  是村莊也是公園

  三扇村,與其說是一個小村莊,不如說是一個小公園。

  “三扇村全村1500多人,是個從未合并過的小村。”三扇村黨總支書記朱佰榮說,“2018年我們整村通過蘇州市三星級康居鄉村建設,獲得蘇州市十佳美麗鄉村稱號。”

  在村子里漫步,可以看到,周毛新家門口就是小港河,一抬腳就能上健身步道。“去年健身步道修好后,村子里晚上燈火通明的,每天吃完飯要么散步,要么就去跳一個半小時廣場舞。”她說。

  去年,村里總投入約650萬元,給每個自然村配套休閑涼亭、生活污水處理站、標準公廁等基礎設施。人居環境好,垃圾治理是關鍵。首先是生活污水處理。三扇村目前建了7個污水處理站,*能夠處理400-500噸生活污水。

  生活垃圾又是如何處理的?記者發現,每戶人家門口都有兩個桶,其中一個桶上標著“可堆肥垃圾”。每個自然村設有垃圾分類亭。朱佰榮介紹,村里從前年開始推廣垃圾分類,實行積分制返還,收了多少垃圾就獲得多少積分,積分可用來兌換生物肥料或日用品。優美的環境改變了村民的生活習慣,現在,村里幾乎沒有人亂扔垃圾。

  走進齊心村,更能感受到蘇南發達地區的樣板村是什么樣。

  車子沿著一條南北走向的馬路行駛,兩邊是高大的樟樹。村子南部是工業集中區,越過一片開闊地,便是村民生活區。生活區里房子多是嶄新的,每家每戶是一棟三層樓房,有著濃郁的蘇式建筑風格。村委會主任朱建芳說,生活區這些新建的樓房都是村里請規劃設計院統一規劃建設的。在村子東側的景觀區,幾百畝水面是“主角”,水面上建有一座吊橋,對面是一家用木料建成、特色鮮明的農家樂,水面四周是開闊的綠地。一位老人說,過去只有城里才有這樣的公園,現在我們村就有。“現在,很多外村人、鎮上人都到我們這兒游玩。”村黨總支書記魏建良說。

  新時代田園鄉村的故事

  對于蘇南的農村來說,既要有“顏值”,更要有“氣質”;既要有“好看的外觀”,更要有“有趣的靈魂”。

  在眾安橋村,800畝油菜花正是盛開時。以全省首批“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試點為契機,眾安橋村演繹著新時代田園鄉村的故事。

  一條名叫謝家路港的小河,北接1.5萬畝左右的長漾湖,南連500多畝的周生蕩,形成了“兩湖抱一村”的獨特地理環境。記者見到了80后村黨總支書記吳繼華。他說,去年做了規劃和設計方案,全部建成預計要到今年底。“謝家路有20%多的房屋長期處于空關、閑置狀態,我們將采取統一租用,再交第三方專業運營的方式,發展謝家路田園鄉村文化旅游,作為富民增收、村級集體增效的主要來源。”

  眾安橋村入口處,將規劃建設“蠶桑學堂”,打造成當地百姓和游客傳承蠶桑文化、體驗蠶桑生產、開展蠶桑文化教學的重要基地。村主干道旁,將建起占地90畝的“幸福農場”。長漾灘邊,騰退舊紙箱廠改建為“鄉鄰中心”,一方面服務村民辦酒宴客,承辦群眾文化演出;另一方面,也將成為游客用餐、品嘗太湖農家菜美食的體驗中心。謝家路41號的吳家老宅,則由村里交給“輯里絲綢”,打造成一間蠶絲手工坊。此外,村里還將建設黑豆腐坊、熏豆坊、醬肉坊……

  去年眾安橋村村級收入達到799萬元。吳繼華說,高起點、高標準打造鄉村旅游,是為更完好保護這片田園鄉村,帶動488戶村民就業、致富。同時,讓這里更加生態宜居,不給子孫后代留下遺憾。

  一條河流過朱家浜村,河流中段是一座石橋,橋上新修了一個亭子,原本平淡無奇的石橋,頓時成為風韻獨具的廊橋。村黨總支書記錢志敏說,現在村集體經濟不錯,2017年村級集體可支配收入600多萬元,去年達880萬元。村里有了錢,就有能力改善村莊環境。現在已有2個自然村成為三星級康居村,一個自然村是二星級康居村。錢志敏說,環境整治后,村里規劃了三個區域,一是1500畝的鎮級工業區,二是1400多畝的農業區,三是逐步騰退北片老工業區,土地復墾,可以新增500多畝耕地。

  紅色風景線上的風景

  去年,永樂村投入近800萬元,將李家浜作為“黨建+鄉村建設”的樣板村,打造了一條紅色風景線。

  沿著紅色風景線,記者看到,一排樓房中有一棟漂亮的平房,五保戶徐金祥正在院里洗衣服。村黨總支書記宋銀海說,徐金祥之前一年四季撿垃圾,現在他看到村里環境好了,再也不往院里堆垃圾了。村里20個村民小組已經拆遷了13個,村民搬到鎮上的公寓房?,F在通過整治,不少村民尤其是李家浜的村民都想留下來。70歲的村民許云珍,正在院子里曬菜干,家里六口人住著三四百平方米的樓房,“現在清爽了,河干凈了,路也好了,晚飯后我們老兩口沿著湖邊走走,神清氣爽。”

  日間照料中心,是永樂村重點打造的項目。中心里,有健身場所,有網絡,有閱覽室、電視室、棋牌室。中心負責人沈萬康說:“我們是早上5點多開,一直開到下午4點,開放時間是全鎮*長的。”還沒到11點,76歲的沈泗林已吃完午飯,候在麻將桌邊等待搭檔了。“除了下大雨,我每天都來這里玩,嘮嘮家常,打打麻將,看看電視,對面衛生所還可以測測血壓。”68歲的吳海榮是梅家浜自然村的小組長,已當了44年的小組長,土地流轉租金、退休工資加上保險金等,日子過得還不錯,“你問我這小組長平時管些啥?也就是管管衛生啥的,也沒啥糾紛要管?,F在,村里社會環境穩定和諧,村民的錢袋鼓了、笑容多了、爭議少了、煩惱少了。”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wys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