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茬口是種植結構調整的*時段,山東省曲阜市吳村鎮李洼村以黨建“1+1”工程為突破口,讓庫區荒灘變成“蓮動下漁舟”的藕田。
吳村鎮李洼村是由丁官、李洼、陳洼三個自然村組成的一個行政村,該村水庫塘壩多,占地面積大,但近年來由于天氣變化,一直未能蓄上水,直接造成很多荒灘閑置,為盤活利用現有資源,壯大集體經濟,村“兩委”一班人沒少動了腦筋。在去外地考察取經的基礎上,李洼村開拓創新與駐村*書記工作組多次研究,決定開發閑置荒灘。自開春以來,該村集中人力、物力對村南庫區周邊坑塘荒灘進行改造,共整出藕田30余畝。
為解決藕田水源問題,該村在自籌資金的同時,積極爭取到了鎮黨委政府的支持,聘請治水專家勘察設計,新打了一眼180多米深的大口井,為藕田的種植開發提供了可靠有力的保障。
據了解,旱藕種植管理方便,每畝藕田收入約5000余元。李洼村計劃在藕田中放養鱔魚、黃板鰍等,將傳統種植與立體養殖相結合,如此一來,畝產可收入1.5萬元,既為集體經濟增收夯實了基礎,又為鄉村旅游業增添了一處別致風景。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