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西百色地區樂業縣立足農村農業發展實際,積極推進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模式改革,打造樂業資源要素激活、產業發展提速、農民收入增長的良好態勢。
以整合農村閑置資源作為興村之基石。在推進資源變資產上,該縣集中優勢資源建設“三變”模式的產業園,積極盤活農村閑置土地資源和人力資源。2018年,全縣各脫貧奔康產業園共流轉土地31660畝,支付流轉金779.4萬元,共吸收貧困勞動力約990人務工,年支付勞動力工資約2970萬元;2019年,待產業實現全覆蓋后,預計各脫貧奔康產業園流轉土地48000畝,支付流轉金約1200萬元,吸收貧困勞動力1500人務工,年支付勞動力工資4500萬元,提前達到實現每個村集體經濟超過5萬元目標。
以吸納社會各類資金作為興村之“燃料”。在推進資金變股金上,該縣以吸納各類資金為突破口,將深圳·中廣核幫扶資金1億元、政府整合資金5000萬元、企業(縣農投公司)自籌資金1億元、貧困戶自籌資金5000萬元,共計3億元吸納集中起來,在該縣范圍內投入建設一個40000畝脫貧奔康產業園,其中在同樂、甘田、新化、花坪4個鎮發展獼猴桃20000畝;在邏沙、邏西兩個鄉發展油茶10000畝;在幼平、雅長兩個鄉發展芒果10000畝。同時,按照各類資金投入比例,將幫扶資金和吸納的各類資金折股量化為貧困戶基礎股金,投入園區建設,實現資金變股金,“*性投入”變為“持續性增收”,形成推進產業發展的“主燃料”。據預算,該模式貧困戶收益占比至少為50%。
以提高群眾獲得感作為興村之機制。為了讓貧困群眾從產業扶貧項目中受益,真正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成為產業的主人,該縣在推進農民變股東上,創新體制機制和入股分紅模式,貧困戶通過“基礎股、基礎股+自籌資金入股、基礎股+管護費入股、基礎股+自籌資金+管護費入股、土地入股”5種入股分紅模式,*收益可達94.2%,受益期15年,實現了由農民向股東的轉變。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