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業,一頭連著生態環境,一頭連著市民餐桌,在大農業中的地位舉足輕重。
然而,粗放式養殖曾給環境造成了較大壓力,也讓經濟發展面臨桎梏。2017年以來,湖北省合理劃分養殖“三區”,按時完成禁養區關停搬遷任務,上萬家不合規的養殖場被關停或搬遷。
關停、禁養,絕非*科學的出路,畜牧業不是不發展,而是如何更好地發展。我省直面短板,破舊立新,逐步探索出一條既保生態又保產業的養殖新路。
“三區”劃定給畜禽養殖戴上緊箍咒
湖北是名副其實的畜牧養殖大省,年出欄生豬4000萬頭,年出欄禽類超過5億只,養殖業的迅猛發展,有效保障了市場供給,更是促進了農民增收。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一家一戶零散飼養幾頭豬或幾只雞,方式單一粗放。隨著規模養殖的興起,大量畜禽糞便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給環境造成了一定影響。
給畜禽養殖戴上“緊箍咒”。隨著國家環保法律法規和條例相繼頒布,我省也出臺了《湖北省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湖北省2017年畜禽規模養殖減排工作方案》,要求全省109個縣(市、區)完成畜禽養殖禁養區“三區”劃定,對飲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和地方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和緩沖區范圍內、*和省級風景名勝區核心景區、城鎮現行總體規劃邊界范圍內的畜禽規模養殖場(戶),依法關閉或搬遷;對其他禁養區域內的畜禽規模養殖場(戶),禁止有污染物排放,全部實現資源化利用。
湖北省畜牧獸醫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劃定畜禽養殖“三區”,實行養殖區域功能劃分,是畜牧業主動優化產業布局,是貫徹五大發展理念、實現綠色發展的具體體現。
截至目前,全省109個縣市區全部完成“三區”劃定,劃定禁養區2141個,總面積超3.4萬平方公里。
劃定“三區”并非是一關了之,而是以更綠色、生態的方式重構產業,高污染、低效率的中小養殖戶面臨淘汰,規模化、標準化的規模型養殖場將占據主導地位。
新模式遍地開花豬牛羊住進“洋房”
宜城市流水鎮余棚村,一排排嶄新整齊的白色“洋房”里,上千頭肉牛圈養其中,半敞開式飲水槽、自動化喂料槽、干濕分離的儲糞池等設施,令人耳目一新。
村支部書記張偉介紹,宜城市在余棚村試點肉牛養殖生態循環一體化項目,按每戶60平方米標準,在遠離水源地的地方興建3600平方米肉牛養殖舍,實行集中養殖。值得一提的是,村里還建起廢棄物無害化處理中心,將牛糞統一收集、轉運,不會污染河流和農田。
隨著環保要求的日趨嚴格,新型生態養殖模式越來越被關注。
浠水、麻城、石首等養殖大縣,蛋雞“124”綠色養殖技術十分盛行。蛋雞“124”養殖技術,即1棟封閉式雞舍,按3列4層布局,層疊式籠養蛋雞2萬只以上,采用自動喂料機、集蛋機、傳送帶清糞機、濕簾風機4機配套,可實現蛋雞自動化、無抗化、清潔化生產。
浠水縣福祥蛋雞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應用該技術,雞糞不落地、日產日清,便于收集、處理和銷售,化解了當前蛋雞場雞糞處理難題,干雞糞還能賣錢,單只蛋雞年增收節支可達12元,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非常明顯。
近年來,全省集成推廣了蛋雞“124”綠色健康養殖技術、生豬適度規模養殖糞污綜合控制技術、規模化生態養雞“553”養殖技術、牛床場一體化養殖技術等多種綠色高效養殖模式,有效提高了產出,減小了環保壓力。
真金白銀支持畜牧業轉型升級。按照規劃,全省每年將投入近20億元支持養殖場升級改造,為規模養殖場配套糞污處理設施,重點推廣清潔化生產方式。
種養生態循環糞污變廢為寶
湖北省畜牧業養殖規模大,集約化比例高。據測算,全省畜禽糞污年產生量超過1億噸。“畜禽廢棄物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含有大量的氮、磷等物質,經過科學處理,可成為肥料、飼料、燃料等。”省畜牧獸醫局畜牧處負責人說。
松滋市新果源果蔬專業合作社,新鮮的番茄、黃瓜散發著果香,*水肥一體化滴灌設備遍及每一棵果樹的根莖部分。合作社負責人鮑同義告訴記者,基地不施化肥,全部采用沼液、沼渣作為瓜果肥料,由于品質好,效益十分可觀,一年產值達350萬元。
離合作社不過5公里的松滋市南海鎮,溫氏集團在此興建了規模化養殖基地,配套建設了大型沼氣工程,實行水肥一體化,將沼液、沼渣免費供應給周邊種植基地。
畜禽養殖污染迎刃而解,種植業效益也大幅提升,可謂一舉多得。許多養殖場優先選擇靠近種植基地落戶,與種植業“聯姻”,畜牧部門對規模養殖企業逐一“會診”,科學確定“一場一策一方案”。
目前,全省制定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實施方案,推行糞污全量收集還田利用,變廢為寶,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率達到72%以上。
據了解,2020年,湖北省所有縣(市、區)全部實施整縣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率力爭達到75%以上。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