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黃浦江大閘蟹開捕日期比去年略晚了幾天,主要是為了保證品質。”上海魚躍水產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郎月林說。
確如郎月林所說,松江區大閘蟹養殖戶統一把10月14日作為今年黃浦江大閘蟹的開捕日,并以上海魚躍水產專業合作社“大泖牌”黃浦江大閘蟹所定的銷售價格實行全區統一價。
黃浦江大閘蟹是上海松江區特色農業區域品牌,養殖戶各有各的品牌,如何形成統一上市、統一價格的產業局面?
“母以子貴”樹品牌
表現出色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和合作社品牌,大多可歸納為是“子憑母貴”或“母以子貴”的結果,近十年來黃浦江大閘蟹區域品牌聲譽鵲起,是地地道道的“母以子貴”農業品牌故事。
“大泖牌”黃浦江大閘蟹連續八屆蟬聯王寶和杯全國河蟹大賽金蟹獎,2016年獲*口感獎和*種質獎,2018年又再獲*口感獎,正是因為這一連串的金獎,觸動了消費者讓其認準黃浦江大閘蟹品牌,進而帶動松江的水產養殖戶轉向養黃浦江大閘蟹。
“在松江養蟹,有穩定的養殖環境和成熟的市場平臺,不需要操心技術,只要跟著‘大部隊’走。”今年52歲的潘雷鳴是小昆山鎮蕩灣村上海昆秀水產專業合作社養殖戶,有著20多年水產養殖的經歷。
他說的“大部隊”,是以上海魚躍水產專業合作社為領頭羊的5家養蟹合作社。
郎月林告訴記者,品質是品牌的生命,養殖技術養殖規程是穩定品質的關鍵,不管是誰,*年養黃浦江大閘蟹我們都是手把手教,之后,每年開展針對性技術培訓,每周有定期交流,*終,保證養殖戶們養出的蟹個個都是好品質,七八成以上都是大個子。
“松江模式”穩品質
穩定的品質可以避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公地災難”的悲劇,“松江模式”比較好地解決了黃浦江大閘蟹穩定品質的難題。
黃浦江大閘蟹品種是中華絨螯蟹產業技術體系首席、上海海洋大學王成輝教授和他的團隊培育的“江海21”,該品種具有生長快、規格大、產量高的特點,不僅被上海地產大閘蟹采用,還輻射到了全國16個省市,為什么是黃浦江大閘蟹實現金獎“八連冠”呢?
關鍵是水質。記者了解到,“松江模式”大規格河蟹池塘生態養殖技術被總結為20個字,即稀放蟹種、精種水草、立體充氧、優化飼料,不用藥物。這20個字可以濃縮為5個字:好水養好蟹。
“12年來,魚躍水產專業合作社始終堅持這個養殖標準,嚴格限定放養量,實行精細化喂養,每畝僅出塘550只蟹。”魚躍水產專業合作社總經理王友成說。
創新擦亮品牌
“近兩年,黃浦江大閘蟹品牌知名度不斷提升,松江的養蟹戶卻沒有表現出小富即安的小農意識,而是加大了創新力度。”王成輝說。
記者采訪發現,松江養蟹的創新幾乎涵蓋了黃浦江大閘蟹閉環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尤以生態養殖環節的創新為重。
魚躍水產專業合作社是上海*的大閘蟹養殖基地,過去的十多年,不斷圍繞以漁凈水、以蟹保水的創新,形成了一系列綠色生產技術,為了進一步提高品質,近兩年,基地圍繞水草精細化種植不斷下功夫,選取輪葉黑藻、苦草、黃絲草等利于水質改良的天然本地草,塘底猶如鋪上了一層長毛綠毯。
與此同時,基地還引領了蟹塘生態養殖環境提升工程,模擬自然界潮汐現象,升級底部增氧設施,形成高、中、低等不同水層的良性微循環等等。
因為這些創新,黃浦江大閘蟹不僅穩定了品質,還成功避免了傳統的大小年現象。據了解,今年黃浦江大閘蟹畝均產量75公斤左右,大規格蟹占七成以上,單只售價*至200元,出口日韓、新加坡等國約2萬公斤。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