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前后,大王莊鄉大規模進行作物布局調整。鄉黨委、鄉政府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決定發展韭菜生產。為打消群眾疑慮,確保韭菜生產能給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大王莊鄉組織董楓林、劉友等有一定種植經驗的群眾到外地考察,并與平頂山蔬菜研究基地協作,簽訂了技術指導協議和回收菜籽等合同。鄉黨委、鄉政府還拿出一定數量的資金對種植農戶在技術、種子、農資等方面給予補貼。
時任劉草樓行政村黨支部書記的董楓林積極響應鄉黨委、鄉政府的號召,將自家的4畝耕地全部種上了韭菜。經過技術人員的指導和精心管理,當年董楓林靠出售韭菜和菜籽每畝收入達到4000多元。第二年,他又從外出打工的群眾手中承包土地10多畝,發展韭菜生產,當年收入達到了8萬多元。看到有利可圖,群眾紛紛效仿,在短短3年時間里,劉草樓行政村韭菜種植面積就達到500多畝,全鄉韭菜種植面積達到3000多畝,韭菜生產現出一片曙光。
靠種植韭菜富裕起來的大王莊人并沒有固守在原始的種植模式上,他們在技術人員的幫助下,不斷改進韭菜種植技術,探索高產高效生產的路子,改露地種植為小弓棚種植,并找準每年春節前后和秋后,在其他蔬菜還沒有上市和秋后蔬菜減少的蔬菜供應空檔,開發新的品種,把“春來早”和“秋延遲”兩茬韭菜作為主攻方向。通過實驗,大王莊人種植“春來早”和“秋延遲”兩茬韭菜獲得成功,獲得了可喜的經濟效益,兩茬韭菜畝均純收入達3000多元,連同秋季出售韭菜籽的收入,每畝韭菜純收入達到8000多元,效益十分可觀,韭菜的種植面積也隨之逐年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