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3日至27日,湖北遭受五十年一遇的持續低溫暴雪天氣。據湖北省民政廳統計,截至1月29日15時,因大雪給全省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就達12.73億元,其中農業生產遭受重大損失,蔬菜大棚垮塌非常普遍,農作物受災面積178.4千公頃,其中絕收面積8.75千公頃。突如其來的雪災,使人們再*認識到農業的高風險性,并把農業保險再次推到了前臺。
受災農民境遇不同
武漢景秀大地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位于蔡甸區,其總經理王博對雪災的印象十分深刻:“農莊受損面積達302畝,鋼架大棚基礎設施和作物苗的損失共計400余萬。”
萬幸的是,他為鋼架大棚和農作物購買了保險,在雪災后一周內就獲得人保財險蔡甸支公司理賠款210余萬。得到賠款之后,他組織了100多名工人進行搶修,目前已恢復了85%的鋼架大棚,春季急需播種的200畝作物基本沒有受到影響。
王博坦言,如果沒有保險賠付,這場雪災就是滅頂之災,2018年可以直接宣告破產了。“農業主要看天收,農業保險一年保費才5.6萬,但對自己和園區來說有個保障。”
據人保財險湖北省分公司數據顯示,截至2月14日,所有農業保險雨雪冰凍災害報案全部處理完畢,累計賠付金額超過1.2億元,其中受損*重的溫室大棚保險賠付金額接近1.1億元,能繁母豬、育肥豬、森林等險種1000萬元。支付給武漢市國營東山農場的溫室大棚保險賠款達到1609萬元,創造了湖北省種植業保險單筆賠款金額之*。
位于黃陂區的湖北豐華現代農業開發公司總經理馬堅卻心情沉重,他此前一直有購買農業保險,卻因為一時疏忽保險斷檔。突如其來的雪災致使他的農莊受損,損失高達600萬。據他介紹,如果有保險賠付,基本能保證不虧。
農業保險覆蓋率有待提升
農業保險是國家推出的一項惠農政策,目前中央財政保費補貼涵蓋種植、養殖、林業等,基本覆蓋了主要的大宗農產品,已成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強有力支撐,起到“穩定器”和“助推器”的作用。
近年來,我國農業保險保障水平不斷提高。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韓俊曾表示,就保費收入來講,我國已經排在全世界第二。
就武漢市來說,各區也在積極推廣,政府投入農業保險的補貼正在逐年成倍增長。據黃陂區財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16年,市區財政用于農業保險的補貼共530萬,2017年增長到992萬,2018年補貼預算達1600萬,且該預算不設上限,如果農戶愿意參保,都可以據實結算。
據了解,目前各級財政合計保費補貼比例平均達到75%~80%。以溫室及溫室作物保險為例,購買該保險保費約為700元/畝,經過補貼后,農戶*多只需要付174元就可以購買。
盡管如此,目前全省設施農業保險覆蓋率僅為2%左右,且主要集中在武漢市及咸寧等少數給予保費補貼的縣市。據人保財險湖北省分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全省蔬菜大棚的承保面積不超過5萬畝,其中2017年武漢區域承保的溫室及溫室作物保險就有3.09萬畝,占比近62%。
據武漢市黃陂區農業委員會種植業科負責人梅建興介紹,目前我國農業主體大多是雜牌軍,很多農戶屬于個體經營,農業保險推廣起來有難度。他呼吁農民主動抱團,成立合作社,再對其進行整體推廣,農業保險將會有非常大的推進空間。
農業保險產品還需升級
武漢市目前雖然能夠開辦的地方政策性農業保險品種已達到17種,2017年的2000萬元的市級財政補貼額度基本用完,但從實地了解的情況來看,依然存在著保障不充分、覆蓋面不廣、保險深度、密度不夠的問題。比如高附加值的農產品,有的是無對應的保險產品,有的是沒有相應的財政補貼,企業和農戶的保險需求難以得到滿足。
目前,農業保險總的發展思路是“擴面、增品、提標”。只有擴大對經濟作物的保險覆蓋面,不斷豐富政策性農業保險品種,適當提高保障標準,才能有助于農業保險工作的開展。
梅建興還提出,目前的保險費率還缺乏差異性,比如不同地區、不同作物的經濟價值不同,其相應的保險費率也應該不同。“比如草莓的經濟價值比薯尖高出不少,但目前為兩者投保的保費確實一樣的。”他建議,保費需要跟市場掛鉤,才能更科學地為農民提供更好的保障,增強農民抵御市場風險和自然風險的能力。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