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建德市水產技術推廣站組織全市各鄉鎮(街道)漁技員、村主任和養殖戶等40余人到麗水市青田縣,對仁莊鎮岙垟村、豐坑村,方山鄉龍現村的稻田養魚養殖技術開展考察學習活動。
“稻田養魚”是麗水的傳統農業種養模式,已經有1000多年的發展歷史。它利用稻田水面養魚,既可獲得魚產品,又可利用魚吃掉稻田中的害蟲和雜草,排泄糞肥,翻動泥土促進肥料分解,為水稻生長創造良好條件。在獲得養殖田魚收益的同時,一般可使水稻增產一成左右。
此次行程的考查重點中國田魚村——龍現村,全村養魚梯田有400多畝,水塘140多個,具有得天獨厚的養殖田魚優勢。稻田養魚已成為當地農民祖輩相傳的種養習慣。村民的房前屋后、田間地頭,凡是有水的地方,不論稻田、水渠、水溝、水池、水塘,也不論水深水淺,都養殖田魚,走進龍現就如走進了魚的世界“有塘就有水,有水則有魚,田魚當家禽”構筑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龍現村的養殖大戶告訴來自建德的客人,自己家里養殖的魚有20多畝,全家5口人還一起經營農家樂,每天都會有來自麗水、溫州、杭州、上海等地的客人到我這里游玩,有時候連外國客人都有咧!
在參觀完青田縣的特色田魚文化產業后,建德市水利水產局副局長錢向軍總結說:“‘自然、文化、現代、獨特’,青田稻田養魚的特色很是明顯。他們這是利用了自然賜予的良好條件,結合地方傳統的農耕文化,再加上現代技術的支持,形成了區別于其他地方的獨特田魚文化。”
前來學習的人員表示,他們將會把稻田養魚技術模式和產業機制引入本地,同時尋找兩地在稻田養魚基地建設、品牌合作的可能。這種跨地區合作模式,將為稻田養魚有效推廣、促進產業化、規模化發展,具有開創性意義,為把稻田養魚產業做大做強提供新的思路。
此次考察雖然行程短,但效率高,收益好,漁技員和養殖戶走出去,學進來,吸取別人的好經驗好做法,更有助于打開思路,開闊眼界,能更好地從事生產、更有效地服務漁民。同時,建德市水產技術推廣站也在積極探索,尋求好的、新的技術與模式,為本市農業現代化建設謀求更好的發展之路。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